代生子补偿,爱子有方:莫搞“集中补偿”

- 编辑:admin - 点击数:774

代生子补偿,爱子有方:莫搞“集中补偿”

供卵试管补偿,父母照顾不到孩子为何不能用钱来补偿

照顾不到孩子为何不能用钱来补偿?育儿知识()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:

育儿论坛用户:我俩都是公司里的高级管理者。平时工作很忙,她爸常年出差,我是单位中的带头人。所以我俩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,现在我们是把孩子交给姥姥照顾的。平时,我们能做的,就是给她提供好的物质条件。现在彤彤最亲的就是她姥姥,就怕姥姥离开她。当我看到女儿在姥姥怀里撒娇的时候,当我打电话回去女儿不愿意和我说话的时候,我真的很难过也很委屈。我这么辛苦也是为了女儿有好的生活条件,可是她太小,并不能理解我。我希望用钱来弥补对女儿的愧疚,可是效果一点也不好。

育儿知识专家:当今社会成年人的工作压力有目共睹。加班、出差、应酬……都是工作常态。迫不得已,有些家长只好把孩子放在外地老人那里,或者全托给幼儿园,每周末接回家。这不光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面临的状况,同样,大城市里紧张生存着的职员或是高级管理者都面临这种状况。分身无术却不得不为生计忙碌的窘困,家长们被迫疏于关注孩子,于是,很多家长内疚之心油然而生。

怎么做呢?

1、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:

作为没办法的办法,父母经常会用物质的方法作为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的补偿。恨不得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这样才能让爸妈们觉得自己出门在外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利于亲子关系,也并不能满足爸妈们的初衷。爸妈们送给孩子漂亮的衣服,先进的电子产品,与其说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,不如说是让自己的心得到宽慰。对于小孩子来说,最需要的是爱,是安全感,是与亲近的照料者之间牢靠的依恋关系。而这些,都是外在的物质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的。如今的父母是不容易的,特别是母亲,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关系,对家庭付出的会更多。所以,建议家长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,如果实在没有精力,可以经常打打电话,同时保证每周能和孩子有共同生活的时间。

2、高质量的亲子互动:

父母都很忙,所以提高每天亲子互动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了。每天争取抽出10分钟的共读时间,不要小看这10分钟,这是最纯粹,最美好的亲子时光,孩子可以依偎着妈妈,听妈妈抑扬顿挫的语气,像小婴儿那样感受妈妈的心跳和呼吸,这种幸福和温暖的感觉会一直伴着孩子长大。很多好习惯和知识的教育,都可以归功于这10多分钟高质量的阅读活动,这样亲切自然、用故事说明道理的方法比说教有用很多。

另外,利用好每天点滴的互动时光,和孩子游戏、散步。在做饭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,听听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的生活。亲子互动的重点不在于教了孩子什么知识,而是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自信,让孩子知道,妈妈永远信任接纳你,当你需要的时候,有妈妈在你的身边,这就是最好的父母了。

供卵有补偿吗,爱子有方:莫搞“集中补偿”

汽车等玩具300元,玩电玩60元,吃肯德基近100元,画笔等学习用品80元——这是王女士昨日陪孩子玩一天的花费清单。“平时我和老公没空,周末孩子要怎么玩我们都依着他。这不,我一周的工资眨眼就没了。”

每到周末或节假日,公园里、游乐场,到处可见甜蜜的小家庭,不少父母趁着休息日陪孩子。但专家提醒:对孩子的爱,宜细水长流,不能过于集中。

现象:周末集中施爱,孩子索要“升级”

家住武昌南湖附近的王女士和老公都不到30岁,平时工作很忙,两人也很看重事业,经常加班。双方老人都不在武汉,儿子小宇没人照顾,3岁时,就被送入全托幼儿园,周一至周五,小宇都要在幼儿园度过。

刚开始时,小宇常大哭大闹,甚至以拒绝吃饭等方式表示抗议。王女士两口子就哄他,给他买好玩的、好吃的,小宇最终适应了这种安排。

现在小宇已经5岁,只要周末一回家就变得特别任性、特别敏感。若父母稍不依着,他就耍赖、甚至搞“冷战”。

王女士和老公也是尽量去满足孩子,因为他们觉得很愧疚: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。据记者了解,像王女士夫妇这样的年轻父母确有不少,平时把孩子全托在学校,或“甩”给老人带,因此希望在周末把平时“拖欠的爱”集中“支付”。

弊端:情感互动易失衡,日后管教困难

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林俊认为,家长与孩子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才见面,并且让彼此的情感集中、强烈地爆发,易造成情感互动失衡。

代生子补偿,爱子有方:莫搞“集中补偿”

她解释,父母应该让孩子在教育中得到成长、在爱的沐浴中懂得爱的付出。而“周末父母”不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有持续观察上的失职,在情感付出上也会让孩子觉得有所欠缺。因此在相聚的时候,孩子会变本加厉地“索爱”。

她指出,这样对孩子的个性塑造可能造成损害。比如,孩子一周都在学校或跟着爷爷奶奶,“物质享受”一般,在周末突然来个大转变,孩子可能下周在学校无所适从,学习不认真了;甚至认为,爷爷奶奶不买东西给他就是不喜欢他。

此外,父母有补偿心理,希望用享乐来满足孩子。但当日后要管教时,形象会产生极大差别,小孩难以适应。而且,小孩难以感受父母是因爱而施教,只会觉得大人是无情的“监视者”,造成管教困难,或者产生逆反心理。

周末或节假日到底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?林俊及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陈振华支招:精神给予多一点,物质少一点。

他们认为,与其在假日里给孩子“恶补”物质大餐,不如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世界的收获。比如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、去书店、看画展等等,更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。

另外,多与孩子交流,少娇惯。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,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,导致恶性循环。相反,若用孩子喜欢的各种方式进行沟通,孩子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父母。

林俊说,紧张的现代生活让年轻父母有时不得不“顾此失彼”,但可以“亡羊补牢”,让孩子与父母建立稳定的情感依附关系。比如录盘有爸妈声音的磁带,或者录些歌曲给孩子听;每天给孩子打电话沟通;买一个小公仔给孩子,告诉他如果想爸爸妈妈了,可以找小公仔说话等。

供卵补偿多少钱,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

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:“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,我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路”,“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……”于是,教育孩子不从实际出发,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补偿心理,影响了孩子的发展。
千万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

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、拒绝、惩罚后,焦虑、悲伤、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。为人父母后,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,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,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。这样,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:孩子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。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让孩子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感到迷惑,不利于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学习。
类似心理补偿的行为还有: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而放纵孩子逃学、逃避考试,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。这使孩子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,造成孩子对他人感受不敏感,社会适应困难。而且,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,他们天然就是一个对父母的“掠夺者”,而不思回报。
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,报考某所学校或获得某个学位等等,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,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,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。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,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。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厌学,毕业后“啃老”、不工作都与此有关。
由于通过孩子进行心理补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,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,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,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。
(来自:亲贝亲子)


参考资料